在苹果供应链中崛起的中国企业

发表时间:2012/10/17 浏览:6966

标签:苹果 苹果供应链 代工  所属专题:模切加工专题

         2012年9月23日,世界第一大电子代工商(EMS)——台湾鸿海精密工业(富士康)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工厂发生了一起由员工与保安的口角引发的2000名员工暴乱事件。该工厂正在为苹果公司的新款智能手机“iPhone 5”生产相关部件,此次事件导致该工厂停工一天。10月5日,暴乱事件发生后还不到两周,作为富士康iPhone主力工厂的郑州工厂又发生了3000~4000名工人参与的大规模罢工,国内外媒体在10月5日到6日纷纷报道了这一消息。

  富士康新闻发言人7日表示,郑州工厂确实发生了员工纠纷事件,但只是三、四百名员工以故意矿工的形式表达诉求,并且只持续了2小时,并不会影响工厂生产。

  据该报道介绍,参与罢工的人是iPhone 5品质管理部门的员工,公司以赶制iPhone 5为由,要求工人在国庆节八天长假期间加班。罢工工人表示,富士康资方及苹果明明知道iPhone 5的设计存在缺陷,却仍对品质管理提出苛刻的要求,因此质检员有相当大的精神压力。在这种背景下,质检人员和生产线工人经常因产品质量问题发生口角,但公司方面并未采取协调等措施,而是放任不管,所以质检员们对公司不负责任的态度非常气愤,从而发展成了所有质检员参与的罢工。

  郑州工厂的一名员工对该报称,“铝合金边框的凹陷标准为0.02mm,0.02mm的外观缺陷已是视力的极限。按此外观要求,根本就产不出合格的iphone5。质检员们每天心理压力巨大,而且长假也得不到休息”。

  暴乱、缺少人手、人工费高涨,富士康相继暴露的问题表明中国制造正在逐渐接近极限。此次的罢工及其背景也源于同样的根源。

    在苹果最大的供应商富士康不断发生骚乱的情况下,10月8日,中国一家网站的新闻栏目刊登了题为《8家中国供应商进入苹果供应链 分享苹果2%利润》的报道。这篇报道指出,在32G版iPhone 5约700美元的售价中,耳机及电池等中国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成本共计只有20美元左右,只占整体的3%。而且,华泰联合证券分析iPhone的利润后发现,每部iphone手机,苹果独占其58.5%的利润,超过了一半。韩国和日本企业分别获得10%的利润,而中国的利润还不到2%。

  关于中国EMS/ODM行业的报道中,也经常出现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台湾企业。苹果2012年1月13日公开的156家“2011苹果供应商”中,有富士康等33家台湾企业。而大陆企业的数量正如前面提到那篇报道题目所说,只有8家。在EMS/ODM行业,中国大陆是主力生产基地,但EMS/ODM及其相关部件的主力供应商却是台湾企业。

  苹果列出的8家中国大陆供应商分别是在大陆地区上市的安洁科技、环旭电子、比亚迪、在香港上市的瑞声科技、尚未上市的昆山长运、天津力神、蓝思科技及苏州面板电子。苹果并未提及156家供应商供应的部件,但总结台湾媒体及大陆证券公司等的分析之后,可以得到的数据。

供应商 供应部件
瑞声科技 麦克风、扬声器模块
安洁科技 绝缘体、PMMA面板
歌尔声学 耳机、扬声器模块
环旭电子 无线通信模块
立讯精密 线缆、连接器
德赛电池 电池
共达电声 麦克风
水晶光电 蓝玻璃IRCF(截止滤光片)
锦富新材 光学滤光片
长盈精密 金属机壳加工
大族激光 激光打标机

  列举的苹果概念股除了进入苹果供应商名单的瑞声科技、安洁科技、环旭电子、比亚迪之外,还有歌尔声学、德赛电池、锦富新材、大族激光、长盈精密、水晶光电、立讯精密及共达电声等被公认是打入苹果供应链的重要配件供应商。

  介绍了其中供应机壳、电池及连接器的几家企业。机壳方面,传闻苹果最早将于2012年第四季度向市场投放低价版小型平板电脑“iPad mini”,长盈精密已间接进入该产品的机壳加工供应链。

  电池方面,“以iPhone 4为例,电池由东莞新能源科技(ATL)及索尼等数家公司供应,但德赛电池通过东莞新能源科技成功地间接进入了供应链”。而且,该报还介绍说,该公司仍继续为iPhone 5供货,利用苹果方面的业务使利润提高了7成。

  连接器方面,该报指出,立讯精密进入了iPhone和iPad的供应链,向富士康供货。该公司的管理层中有位原为富士康员工的创业元老,该公司创业之初是作为富士康与知名连接器厂商正崴(Foxlink)的委托生产商开始开展业务的。

  从中国媒体及证券公司的分析来看,不少大陆供应商目前在向台湾企业供应材料,或者进行代工,参与某个部件的部分生产业务。还没有发现像代工iPhone和iPad的富士康,以及几乎垄断台式电脑“iMac”及笔记本电脑“MacBook”系列装配的广达电脑那样的企业,能对台湾企业的组装业务接单情况造成威胁。但有传闻称苹果打算为稳定产品供应而培养第二批、第三批供应商,在这种形势下,对于台湾企业来说,大陆企业越来越不可忽视。


分享此文章的方式

我要评论:( 请您说点什么吧!)

评论 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企业会员个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