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好手机系列报道

发表时间:2014/11/18 浏览:16158

标签:手机 所属专题:模切加工专题

寻找中国好手机系列报道

        IDC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过12.5亿部,到2018年全球智能终端的出货量约18.3亿部。这个高速成长的炽热市场吸引了大量竞争者加入,目前全球一半的手机来自中国制造,在中国手机制造企业数目已经超过200家,因为炽热,依然还有众多不同领域的新竞争者冲入。从游戏出身的盛大到英语培训出身的老罗,从摇滚教父崔健到讲脱口秀的王自健,从互联网企业到汽车制造商到其他众多代工企业,都纷纷杀入手机领域。“手机制造”是否已经进入没有门槛的时代?就在今天,即便是“中华酷联”这样实力雄厚的中国手机制造者赢利不多的背景下,这些跨界抢滩者能不能弯道超车,会不会昙花一现?智能终端正在进入发展的裂变期,未来的手机阵营,谁能够笑到最后,成为真正持续胜利的赢家?

互联网手机:百度、网易、360、盛大“集体失语”?

       曾经,互联网企业纷纷高调宣布进入手机市场,但如今似乎都已经偃旗息鼓。

        2011年到2012年是互联网企业进军手机硬件制造的高潮年。2011年年底百度联手戴尔推出“百度易智能手机”Streak Pro D43,其后在2012年年初,网易成立智能手机项目组。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也希望通过合作进军智能手机硬件领域,而360开始大张旗鼓地与TCL、海尔、夏新推出特供机,同时盛大网络宣布要推出智能手机。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百度与戴尔推出的易手机,主要内置、捆绑百度的诸多服务,包括百度地图、百度易商店、百度搜索等,事实上效果并不理想。网友吐槽“百度和戴尔的私生子,最后被遗弃了”,买了手机的大呼上当,百度的操作系统基于安卓开源系统并没有带来什么革命性的体验,而戴尔所做的硬件用户也遭遇“卡”和“死机”事件。而阿里巴巴想做智能手机硬件的事,曾与富士康等制造商沟通,也与运营商基本谈妥分成,后来因为库存、售后等诸多问题非自己强项在最后拍板阶段都放弃了。网易的手机项目组也终因人才缺乏、加上与硬件合作商合作不畅等诸多问题,在当年7月就宣布解散,宣告流产。360相对而言是这几家当中动静最大的,与几家制造商合作的特供机捆绑着360的服务以及360的营销,走向了市场,不过其销量并没有对业界造成多大冲击。而盛大手机的使命交给了旗下的果壳电子,采用基于原生Android系统进行定制优化,并联合STE、VIA共同开发软硬件系统,在2012年7月开始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售。盛大也一直没有对外公布销售的数字。今年果壳GEAK5.8英寸屏的手机如期在官网上亮相,算是互联网公司中相对能坚持下来的企业。

        目前看,互联网企业进入手机市场是“随风而来也随风而去”,到目前为止已经看不到什么身影了。应该说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在于营销和服务,但目前营销已经没有太高门槛,并不只是互联网企业的强项,而服务本来就是通用的。为何一定要泡在打着“自己名字的手机”上呢,这不是自己限制自己吗?而硬件制造、供应链整合这些所谓“传统”产业的事,实在不是互联网企业所“愿”,互联网企业算是终于想明白了,眼下虽然有果壳在坚持,但似乎动静也并不大,未来会有更大投入和突破吗?并不知道。而阿里巴巴在犹豫摇摆了之后想清楚了定位,选择做手机OS来拥抱所有硬件手机厂商,百度与腾讯则希望在做智能硬件大平台来收罗包括手机在内的硬件企业。

名人明星手机:老罗能“胜”王自健?

        名人明星因为拥有众多的粉丝、较高的市场号召力和营销力,可以省去营销投入和缩短品牌建设周期,也希望来智能手机市场分上一大杯羹。在名人明星的手机“宣言”中,除了老罗与王自健,还包括崔健、周杰伦、韩庚等,他们多半以“冠名”和“贴牌”这样一些比较“偷懒”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玩票性质比较大,露个脸后续就没再听到太多的动静。

       从目前来看,在名人、名星做手机方面,英语老师出生的罗永浩是最“较真”的,也是最有希望获得最大成功的一个,如果老罗能够顺利过了这些槛。眼下,老罗正在遭遇产能爬坡的艰难,一方面老罗对手机设计的极致追求导致T1良品率低,一些用户收到邮递的手机时玻璃外壳就有损坏。如何在极致性与良品率之间获得平衡,仍考验着老罗如何进行“理想主义”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取舍,如何让企业在可持续运营中注入“情怀”考验着老罗。另一方面是如何尽快打开销量提升产能。2011年的小米是因为有了联通的百万定制大单的拯救,才顺利渡过了产能爬坡期,快速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老罗能不能快速“爬”上来,有没有小米这样的运气,现在还是未知数。最近老罗又遭遇了一场口水战的围攻,因为他曾信誓旦旦承诺不降价的,现在食言了,T1宣布降价1000元,以价格拯救销量,渡过爬坡期。过了这两个关口,老罗需要的就是坚持,老罗自己也知道,“营销只是进入大众视线的方式,想要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突围,必须比别人更认真、更敏锐、更有创造力”。

        相对于老罗,脱口秀的王自健“jian”手机目前八字还没有一撇。今年8月11号王自健公开宣言做自己品牌的手机,之后就一直没有动静。不过王自健号称要做“世界第三好用的手机”、“宇宙级的设计”、“运行jian OS”,而且宣布“绝不贴牌,绝不给国产手机抹黑”,口号还是蛮大的。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后面的路可不那么容易走,包括品质的保证,量产的挑战,如何根据主流趋势进行研发、备料、备货的挑战,易用性和用户体验的挑战等,这以后的槛都需要王自健一个一个地过。手机毕竟是一个工业产品,尽管新来者通过分工协作有机会跨越门槛,但是对从研发到制造到供应链整个完整链条的把控,是需要很强的工业化运作能力的,它可不仅仅是靠“嘴”吹吹,靠混个“脸”熟就能赢得消费者的。无论是做产业的韧劲还是“后劲”,王自健都还没太表现出来。

       老罗已经上路了,而王自健的大幕还没有拉开,未来怎么样,还是未知数。

代工手机:海客能够走到富可视前面?

       越来越多的ICT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希望借助自己在制造领域积累的种种优势,从幕后走到台前,走到手机价值链上的最高端,而不甘心做幕后的“代工者”。包括一直给苹果代工的富士康,也包括大批一直做手机设计、研发和制造,为海外市场代工的中小企业,比如海客。今年“6·18”期间,富士康借助线上销售渠道推出了“富可视”的手机品牌,强调的正是富士康的精工制造,而一直主要发展海外市场的珠海市行者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同样打造了“海客”(HIKE)手机,当然,这几家代工企业推品牌手机的时间都不长。

       对于富可视所推出的手机,网友将其M1、M2与红米进行比较,从设计、做工到易用性上网友们都做出了不错的点评。但是从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上却远远不能与红米相提并论。很多中国消费者并不知道“富可视”这个名字,甚至将之与“山寨”混淆,相比较而言母公司“富士康”的名头都要比它响亮得多。

        以“海客”为代表,大多数以代工起家的企业希望在小范围内进行自有品牌探索,将各种问题都“摸索”清楚再大规模走到台前,大范围曝光。毕竟在市场竞争中是需要靠产品说话的。比如,目前海客的定位是运动型手机,拍照也是其手机特色之一,不久前该公司曾演示在两米多高的地方将手机摔下仍“毛发无损”。从发展路径以及走特色化和差异化等方面探索来看,海客们希望在后期大发力,希望厚积薄发。

        与这样的基调一致,记者邀约几家从代工跨界做品牌手机企业进行采访,都遇到了一定的阻力,除了代工企业惯有的低调和谨慎,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了这些企业在建立品牌影响力和制造营销上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和进攻性。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几家代工阵营起家的跨界者们,用户使用的口碑事实上是好于他们的品牌影响力。但这样的发展路径是否适合激烈竞争的手机市场,也有待商榷,移动互联网时代是需要占位的。如何快速提升品牌影响力,建立用户粘性,不能完全走过去的“老路”。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中,“迭代”是核心关键词,有缺点没关系,暴露问题也没关系,不断在发展中改进,不断与用户互动,不断制造话题一直在赢得市场的热度,这也许是代工阵营需要借鉴的方式。


分享此文章的方式

我要评论:( 请您说点什么吧!)

评论 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企业会员个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