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切论坛

首页 » 模切行业论坛 » 『 模切行业纵览 』 » 触控面板供应链转变In-cell开新局
飞新达00001 - 2013/11/11 10:29:00
内嵌式(In-cell)触控方案对面板厂而言是已发展多年的技术,但**直到苹果(Apple)iPhone5正式采用后,才为产业界所关注。在iPhone5之前,其实已经有夏普(Sharp)把光学原理的内嵌式触控面板应用于笔记型电脑的触控板。不仅如此,索尼(Sony)的XperiaP手机与宏达电的EvoDesign也是采用内嵌式触控面板。

此外,三星(Samsung)的Super主动式矩阵有机发光二**体(AMOLED)也是内嵌式触控面板的**种,只是感应线路的位置与前者采用的解决方案不同。正因为有这些成功的应用,面板厂对触控面板产业景气充满信心,甚至认能取代目前的触控模组厂商。

减少厚度与贴合次数内嵌式触控面板好处多

不过,考虑到整个供应链里所需的零组件、流程、采购、良率门槛等因素,产业界认为在未来2年内,面板厂还无法对既有的触控模组厂商造成致命的威胁。但是,即使内嵌式触控面板尚未重塑整个触控面板供应链,但是也对产业造成**定程度的影响。

内嵌式触控面板主要的概念就是将触控感应线路整合进面板里,这种整合*直接的好处就是少掉原有的感应线路载体(SensorSubstrate),可减少厚度与贴合次数。虽然保护玻璃(CoverGlass)并不是触控功能的**部分(除OGS外),但是绝大多数使用投射式电容触控的装置均有保护玻璃设计,所以即使是内嵌式触控面板也无法减少保护玻璃这**层的贴合。也就是说,内嵌式触控面板对整个触控供应链的影响仅是在感应线路上,让面板厂有机会成为触控模组厂的竞争者之**,而不是革命性改变了整个触控技术与产业。

不论是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LCD)或是AMOLED,面板通常是由上下两片无硷玻璃所包覆,下玻璃通常是TFT驱动线路。上玻璃在LCD上成了彩色滤光片(ColorFilter),而对采用RGB排列(RGBSide-by-side)显色的AMOLED面板来说,由于上玻璃并没有彩色滤光片,所以拿来镀膜、蚀刻做为感应线路相当合适,三星的SuperAMOLED正是采用这样的做法。由于两面玻璃的中间不是液晶就是有机发光材料,所以当要把触控感应线路嵌入面板并选择线路位置时,往往不是在上玻璃,就是在下玻璃。如图1所示,如果位置是在上玻璃(不论是玻璃上方或下方),那就是On-cell,而在下玻璃的话,就是In-cell。依照此定义,可以将内嵌式触控面板分为On-cell和In-cell两种。不过,有些厂商有不同的见解,例如仅有感应线路位在上玻璃上方才叫On-cell,位在上玻璃下方和下玻璃上,都是称为In-cell。

内嵌式触控面板指的是感应线路的位置而不是技术,相关业者曾经考虑、开发过的In-cell技术包含电容式、电压式和光学式三种,不过目前应用于消费性电子产品上主要是以电容式为主。虽然On-cell的感应线路与彩色滤光片共享同**块玻璃会致使良率受到影响,但On-cell制程相对于In-cell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实现。

早期面板厂在开发In-cellTFTLCD时试图加入额外的感应线路于面板中,但是*近的趋势则是利用面板中既有的组件(如Vcom)同时做为感应线路。如图2所示,随着面板技术的差异,使得In-cellTFTLCD内的感应线路位置也有所不同,例如索尼PixelEyes若是在IPS面板上时,X-Y线路分别位在上下两块玻璃上,但若是在VA面板上则变成上玻璃的上下方。苹果的**则是将X-Y线路置于下玻璃的Vcom线路,并与之进行整合。
朱晓霖 - 2013/11/11 10:54:00
如何能让机器变得 更好用?
飞新达00001 - 2013/11/11 14:31:00
熟练操作。工艺成熟。保养养护。定期检测。安全生产。升**换代。
 1 
查看完整版本: 触控面板供应链转变In-cell开新局